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质量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6-26 】

   ◆课程编号20821130

  ◆英文名称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科专业

  ◆总 学 时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 学时,实践教学8 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也是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核心学习结果:导论部分,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能够理解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观、认识论、价值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能够理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分析和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能够理解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对共产主义的展望,分析把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实践教学部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能够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大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识别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并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当代世界变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大学生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具备人文精神。积极维护和尊重人的尊严、价值与命运,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三、前导课程及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与法治》,后续课程为《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本课程是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化,是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方法有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对分教学法、文本导读法、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法、案例讨论法。

五、教学时数安排

理论课

章节

内容概要

授课形式

学时

0

导论

理论教学

2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理论教学

10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理论教学

4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理论教学

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理论教学

4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理论教学

4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理论教学

4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理论教学

2

见习课(8学时)

考试(2学时)

合计

 

 

48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过程性评价(30  %)+终结性评价( 70 %)

过程性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通过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体成绩构成比如下所示:

评价类型

考核指标

观测点

所占比例

考核目的

过程性性评价

课堂表现

考勤、答问、守纪

10%

课堂学习情况

课堂辩论赛

答题、看视频、讨论等

10%

线上学习情况

大学生讲思政课、经典诵读

理论的认识;课件的制作;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

10%

有关理论的认识情况,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情况

70%

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培养情况、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内容概述

(一)导论 2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通过自主学习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发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随堂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含义、产生、发展的过程

2、马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当代价值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0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的概念和特性;2.领会运动、时间、空间的哲学内涵;3.领会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4.领会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能力目标:提升应用唯物辩证的相关规律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1、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方式:

1、理论讲授法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4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领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和观点。2.领会真理的客观性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等原理。3.领会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客观认识现实世界。能够应用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辨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会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2.能动的反映论;

教学难点: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

1.科学的实践观;2.能动的反映论;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6.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7.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教学方式:

1、理论讲授法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领会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课程思政目标:能够确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 

教学内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5.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

3、翻转课堂法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4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商品经济规律及其作用,识别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领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能力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的本质。

情感/课程思政目标: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形成批判看待资本主义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教学内容:

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劳动价值论及意义;3.资本原始积累;4.剩余价值论及意义;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4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新化及其原因。

能力目标:领会垄断资本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情感/课程思政目标: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罪恶的一面。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被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1.领会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资本主义的形成和特点;2.分析评价经济全球化的表现;3.分析评价二战以来的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实质; 4. 分析评价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被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4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领会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能力目标:领会在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情感/课程思政目标:确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要有信心、决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

1.领会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2.领会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3.认识、分析评价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4.认识、分析评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2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领会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情感/课程思政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长期性;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教学内容:

1.预测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评价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长期性。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

八、选用教材、线上资源及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二)线上资源

线上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授课视频总数量达8个,时长约90分钟,非视频资源8个,测验10次,习题总数约200道。

 

(三)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上一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