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定到厦门,从宁德到福州,从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习近平始终如一高度关注、关心、关爱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成为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他深情寄语新时代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亲切关怀、暖心话语,谆谆教诲、殷切期望,新时代高校青年应牢记总书记重托和信任,在党的领导号召下,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德行修养,增强本领能力,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崇德修身
高校青年学生做人做事首先就是崇德修身,要始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修业必先立德,立德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固本之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明大德,就是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永远感党恩,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坚持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志存高远,紧紧扎根中国大地,激发奋进潜力,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立足于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立志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守公德,就是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要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
严私德,就是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慎微慎独,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不断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要勇于直面人生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要有苦中作乐的豁达、有自得其乐的心态,在戒浮戒躁中磨炼心性。
实学实干
高校青年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需始终做到强本领、勇创新、深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强本领,就是要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学生要勇立时代潮头,担负时代重任,就必须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增强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要掌握科学理论,最为关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要把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勇创新,就是要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高校青年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要始终以更高站位,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为了创新创造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深实践,就是要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在增长本领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要坚持学以致用,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形成感恩社会、回馈他人的社会责任感,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深入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积极参与义务支教、科技普及等主题活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强为民情怀,深化专业素养,以所见所感所悟全面客观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从实践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不断深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