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河南开展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8-07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要求,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毛磊焱,党委委员、副院长曾芳莲等一行16人于7月24日-30日赴河南开展了为期7天的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筑牢信仰根基 砥砺初心使命

2023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研修班第4期开班仪式在河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平台举行,该院16名教师同其他高校研修学员共同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结束后,学员们听取了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姚广利题为“历史之维: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1949-1978)”的专题讲座。姚院长从历史维度对1949年至1978年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进行了详细阐述,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紧接着,一行人怀揣激动且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新乡市辉县市裴寨社区,开展实地体验教学,学习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了解党的二十大代表裴春亮的故事。通过视频展演和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学员们了解到,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裴春亮,早年家境贫寒,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凭着能吃苦、不服输的劲头,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率先脱贫。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以“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村富了还不算富,把周边村都带富才算真正富”的情怀,捐资3000万元建裴寨新村,带领群众打水井、建水库、发展高效农业、创办股份制企业,把一个595口人的省级贫困村建成“全国文明村”,带动太行山区5万多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他用“最美奋斗者”的初心坚守、使命担当,唱响了“乡亲不富誓不休”的奋进之歌。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红色基因

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我校教师一同踏上了辉县市郭亮村的学习之旅。通过讲解员的深情讲解,全面了解了修建挂壁公路的峥嵘往事和郭亮村的历史沿革。作为思政课教师,切实体会到了今日和平发展、平等民主、祖国繁荣富强的来之不易,深刻感悟到新愚公精神的实质内涵和价值旨归。

乘着大巴,学员们到达了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中华古都之首——殷都安阳,参观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地下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大家深切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受到专属于华夏文字的独特魅力,深感震撼与厚重,自豪与骄傲,对文化自信与传承、传播与发展、守正与创新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坚持立德树人 深化启智润心

伴着微风细雨,全体一行人开启了赴往林州市的旅程,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学习了“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全面了解红旗渠的历史和人物事迹,学习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通过讲解了解到,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震撼人心、叹为观止,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安阳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考察后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学员们激动地走向了红旗渠青年洞,在庄严的党旗下,进一步把握红旗渠的精神实质,浸润思想洗礼,体悟在新时代传承弘扬践行红旗渠精神的使命与责任。

原林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马东兴老师在红旗渠大讲堂举办了题为“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专题讲座。马老师从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背景、丰富内涵、时代价值三方面对红旗渠精神进行深刻诠释,案例充分、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林州人民十年修渠的艰辛历程,让大家为林州人民不畏难、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品质而深深动容。

7月30日,为期七天的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经过一次次的思想洗礼、文化浸润、交流碰撞,既领略到了山川奔腾之美、文化厚重之味,又感悟到了辛勤劳动之力、守正创新之魂,该院思政课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该院将以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践行使命担当,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深入学生宿舍走访慰问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看望留校学生